门罗币(Monero,XMR)是 CPU 挖矿中最具代表性的币种之一。其采用 CryptoNight 算法,专门设计为抵抗 ASIC 矿机,更适合普通 CPU 运行。门罗币注重隐私保护,交易量稳定,市场流通性较强。在算力相对较低的时期,一台中端 CPU 设备(如 AMD Ryzen 5 系列)每天可挖出少量门罗币,若币价处于 0.05 - 0.1 美元区间,单日收益可能在几美元到十几美元之间。但随着参与挖矿的用户增多,全网算力上升,单台设备的收益会逐渐下降,且电力成本可能吞噬大部分利润。
另一种值得关注的币种是夸克币(Quark,QRK)。它采用 6 种不同的加密算法,对 CPU 算力较为友好,早期吸引了不少散户矿工。夸克币总量固定为 1 亿枚,在市场热度较高时,币价曾短期上涨至 0.1 美元以上,此时 CPU 挖矿的收益较为可观。不过,夸克币的市场盘子较小,价格波动剧烈,可能在短期内因资金炒作出现收益峰值,但缺乏长期价值支撑,容易陷入 “暴涨暴跌” 的循环。
格里菲斯币(Griffithscoin,GRS)也曾是 CPU 挖矿的热门选择。其算法设计倾向于 CPU 优化,且项目初期推广力度较大,吸引了大量矿工参与。在 2023 年的一波小牛市中,格里菲斯币价格一度突破 0.03 美元,部分矿工通过多台 CPU 设备集群挖矿,单日收益可达数十美元。但随着项目发展乏力,社区活跃度下降,其价格逐渐回落至 0.005 美元以下,挖矿收益也随之锐减。
需要警惕的是,CPU 挖矿的高收益往往是短期现象。这类币种大多市值较低、流动性差,价格极易被少数资金操纵。例如,某不知名小币种可能通过 “预挖” 和 “拉盘” 制造高收益假象,吸引矿工入场后迅速砸盘,导致币价暴跌 90% 以上,矿工不仅收益归零,还可能因电力和设备成本亏损。此外,CPU 挖矿的能效比远低于 GPU 和 ASIC,在电力成本较高的地区,即使币种价格上涨,实际净利润也可能为负。
从政策层面看,中国等多个国家已明确禁止虚拟货币挖矿活动,CPU 挖矿同样属于被整治的范围。参与挖矿可能面临设备被查扣、电力供应被切断等风险,且相关收益不受法律保护。若因挖矿引发邻里纠纷或电力安全问题,还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