买卖 U 币算帮信罪吗?虚拟货币交易的法律红线与风险

帮信罪主要指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,仍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、服务器托管、支付结算等帮助的犯罪行为。在虚拟货币交易场景下,如果买卖 U 币的行为客观上为电信诈骗、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资金转移等支持,且当事人明知或应当知道交易资金来源非法,就极有可能触犯帮信罪。

现实案例中,诸多犯罪分子利用 U 币的匿名性和跨境流通性,将其作为洗钱工具。例如,小吴为偿还信用卡欠款,与 “洗钱公司” 合作,从 “欧易” 平台购买 U 币,再转移至指定 APP,以高价回售赚取差价。在此过程中,小吴银行卡接收了诈骗资金,其行为构成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,最终被法院判刑。又如,方某、艾某组成团队,专门为上线兑换 U 币,明知客户被骗仍持续交易,非法获利 18 万元,法院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对其判刑。

2021 年 9 月 15 日,国家多部委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。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向境内居民提供服务也属违法。买卖 U 币本身就处于非法金融活动范畴,而当交易与违法犯罪资金关联时,法律风险进一步加剧。即使当事人主观上对资金非法性认知不足,但在司法实践中,若交易行为存在异常,如频繁、大额交易,交易价格明显偏离市场行情,或通过非正规平台交易等,司法机关可依据综合证据推定其 “应当知道” 资金来源非法,从而认定构成帮信罪。

虚拟货币交易市场缺乏有效监管,交易平台安全性存疑,用户信息易泄露,买卖 U 币还可能面临财产损失风险。部分诈骗分子利用受害者对虚拟货币的不了解,以高额回报为诱饵,诱导其参与 U 币交易,最终卷款跑路。此外,虚拟货币价格波动剧烈,投资亏损风险极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