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ntom 挖矿 FTM 的原理是通过在 Fantom 网络中运行节点、质押 FTM 或参与流动性挖矿等方式获取奖励。但在我国,虚拟货币挖矿和交易活动早已被明确禁止。2021 年 9 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整治虚拟货币 “挖矿” 活动的通知》,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列为淘汰类产业,要求各地区、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,全面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。参与 Fantom 挖矿 FTM,显然违反了我国的相关政策法规,不仅不受法律保护,还可能面临被查处的风险。
从市场风险角度看,FTM 价格波动剧烈,完全由市场炒作主导,缺乏实际价值支撑。2023 年以来,FTM 价格多次出现单日跌幅超过 20% 的情况,仅靠挖矿获得的奖励可能因价格暴跌而大幅缩水,甚至不足以覆盖挖矿所需的设备、电力等成本。此外,Fantom 网络的生态发展存在不确定性,若项目进展不及预期、用户流失或遭遇技术瓶颈,FTM 的市场需求会下降,进一步加剧价格下跌风险,投资者可能血本无归。
安全隐患也是 Fantom 挖矿 FTM 不可忽视的问题。参与挖矿往往需要将 FTM 存入第三方平台或智能合约,这些平台和合约可能存在安全漏洞。2022 年,某支持 Fantom 挖矿的平台因智能合约漏洞被黑客攻击,导致用户质押的 FTM 被盗,损失折合人民币超千万元。而且,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投资者对挖矿的认知不足,搭建虚假的 Fantom 挖矿平台,以 “高收益、低风险” 为诱饵骗取用户资产,待积累一定资金后便卷款跑路,投资者难以追回损失。
从资源消耗来看,虚拟货币挖矿需要大量电力和硬件设备,Fantom 挖矿也不例外。这不仅会造成能源浪费,与我国 “双碳” 目标背道而驰,还可能因电力成本上涨导致挖矿收益为负。在部分地区,违规挖矿还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,影响个人征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