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太坊现在还能挖矿吗?深度剖析

在加密货币领域,以太坊曾长期占据挖矿热门币种的位置。但时过境迁,如今若再问以太坊现在还能挖矿吗,答案是否定的。

2022 年 9 月,以太坊完成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升级 ——“合并”。这次升级是以太坊从工作量证明(PoW)机制向权益证明(PoS)机制的历史性转变。在 PoW 机制下,矿工们依靠强大的算力,通过解决复杂的数学难题来验证交易、创建新区块,并获取以太币(ETH)作为奖励,这一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,且对硬件设备要求极高。然而,随着 “合并” 的完成,以太坊抛弃了这种传统的挖矿模式。

在全新的 PoS 机制下,验证交易和创建新区块的角色由 “验证者” 担任。验证者需要质押一定数量的 ETH 作为抵押品,系统会根据质押 ETH 的数量和时长等因素,随机选择验证者来提议和验证新区块。这种转变带来了显著的优势,以太坊网络的能源消耗大幅降低,据估算减少了约 99.95%,同时提升了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性。例如,在 PoW 机制下,以太坊网络处理交易的速度相对较慢,而转向 PoS 后,交易处理效率得到了极大改善。

从矿工的角度来看,以太坊挖矿模式的转变意味着曾经用于以太坊挖矿的设备,如高性能 GPU 或定制矿机,在以太坊主网上已失去价值。一些矿工试图将设备转向其他采用 PoW 算法的区块链,如以太坊经典(ETC)、渡鸦币(RVN)或尔格币(ERG)等。但这些替代网络的总收益远不及合并前的以太坊挖矿收益。以 3080 GPU 为例,以太坊挖矿时收益约为 8.60 美元 / 天,转至 ETC 后降至 6.25 美元 / 天,若再转至其他币种,收益甚至低至接近零。并且,大量以太坊矿工涌入这些次级网络,导致其算力迅速提升,挖矿难度随之增加,进一步压缩了每台设备的收益空间,使得许多矿工面临亏损。

对于想要参与以太坊生态并获取收益的用户而言,质押成为了主流方式。用户只需将 ETH 质押到以太坊网络中,帮助维护网络安全,就有机会获得相应的奖励。质押过程相对简单,无需像传统挖矿那样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硬件设备、承担高昂的电费成本以及面临设备损耗等问题。不过,质押也并非毫无风险,例如质押的 ETH 可能会因网络波动、智能合约漏洞等原因面临价值波动风险,若验证者在验证过程中出现违规行为,还可能遭受质押被罚(slashing)的情况。

以太坊现在已无法通过传统的挖矿方式获取以太币。虽然其生态仍在持续发展,质押为用户提供了新的参与途径,但对于曾经依赖以太坊挖矿的矿工群体来说,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投资策略,寻找新的机遇 。